在当今社会,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,老年期痴呆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。国家卫健委等 15 部门携手合作,共同致力于到 2030 年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预防、筛查、诊疗、康复、照护综合连续防控体系,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。
从预防层面来看,2030 年的目标意味着要在接下来的十年间,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危险因素的认识。例如,加强对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,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 3 亿人,糖尿病患者约 1.29 亿人。通过强化基层医疗服务,提高慢性病管理的质量和覆盖率,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期痴呆的发生风险。据统计,在一些慢性病管理做得较好的地区,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相对较低,这充分证明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。
在筛查方面,到 2030 年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筛查体系。目前,我国已在部分城市开展了老年期痴呆的筛查工作,如北京、上海等大城市。以北京为例,通过社区筛查、医院筛查等多种方式,已为大量老年人进行了痴呆筛查,数据表明,早期筛查能够发现约 30%的潜在痴呆患者,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。随着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,到 2030 年,预计将有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接受筛查,从而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。
诊疗方面,到 2030 年要打造一支专业的诊疗队伍。目前,我国在老年期痴呆诊疗领域已有一定的基础,但仍存在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期痴呆诊疗的医生约 3 万人,每 10 万老年人拥有的痴呆专科医生仅约 3 人。为了实现到 2030 年的目标,需要加大对痴呆诊疗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,通过院校教育、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,培养更多的专业医生。同时,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,实现诊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,提高诊疗水平。
康复和照护方面,到 2030 年要构建起完善的康复和照护体系。目前,我国已有部分康复机构开展了老年期痴呆的康复服务,但仍存在服务覆盖范围有限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。数据显示,全国约有 80%的老年期痴呆患者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和照护服务,但目前能够提供专业康复服务的机构仅占总数的 30%左右。到 2030 年,要通过加大对康复和照护机构的投入,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,培养专业的康复和照护人员,为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更加全面、优质的康复和照护服务。
国家卫健委等 15 部门的这一目标,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。通过在预防、筛查、诊疗、康复、照护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,到 2030 年,有望基本建立起老年期痴呆综合连续防控体系,为广大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,让他们在晚年能够安享幸福生活。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,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,共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。
标签: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