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摩顶放踵的国语辞典】“摩顶放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”原意是指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,即使磨破头顶、脚掌也毫不顾惜。后来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、无私奉献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摩顶放踵”已不再是常用成语,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,仍被用来表达一种高度奉献的精神。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,许多现代人对其含义并不熟悉,因此在国语辞典中对其进行解释和收录,有助于语言的传承与理解。
一、总结
“摩顶放踵”出自《孟子》,原指为天下百姓利益而付出极大代价,后引申为无私奉献、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。虽然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,但在辞典中保留其释义,有助于语言文化的延续与教育。
二、表格:摩顶放踵的国语辞典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摩顶放踵 |
出处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 |
原意 | 为天下百姓利益,不惜磨破头顶和脚掌 |
引申义 | 形容无私奉献、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 |
现代用法 | 较少使用,多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|
词性 | 动词性成语 |
使用频率 | 低 |
释义目的 | 保留传统文化词汇,帮助理解古文及文化内涵 |
相关成语 | 兢兢业业、鞠躬尽瘁、舍己为人 |
三、结语
“摩顶放踵”虽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,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奉献精神却值得我们深思。在现代社会,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,这种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通过国语辞典对这类成语的收录与解释,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学习,也能激发人们对责任与奉献的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