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鸢飞戾天者中的戾今义是啥意思】在古文学习中,常常会遇到一些字词的古今意义差异。其中,“鸢飞戾天者”中的“戾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本文将从原文出处、古义与今义的对比入手,结合表格形式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演变。
一、原文出处
“鸢飞戾天者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鸢飞戾天,鱼跃于渊。”后世常引用此句,用来比喻人志向高远,或形容事物自然发展至极点的状态。
二、古义解析
在古代,“戾”有以下几种含义:
1. 至、到达:如“戾天”,即“到达天空”,表示鸢鸟飞得极高。
2. 违反、违背:如“违戾”,意为违背。
3. 暴戾、凶恶:如“戾气”,指暴躁、凶狠的情绪。
在“鸢飞戾天”中,“戾”应理解为“到达”之意,即鸢鸟飞到天空,象征高远志向。
三、今义分析
现代汉语中,“戾”已不再用于表示“到达”的意思,其常见含义包括:
- 暴戾:形容性情暴躁、凶狠。
- 乖戾:指行为或性格不合常理,不顺从。
- 戾气:多用于描述一种负面情绪或氛围。
因此,在现代语境中,“戾”更多带有负面色彩,不再保留“到达”或“高飞”的原意。
四、总结对比
项目 | 古义 | 今义 |
字义 | 到达、至 | 暴戾、乖戾、戾气 |
出处 | 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 | 现代汉语常用词汇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志向 | 多用于描述情绪或性格 |
色彩 | 中性偏褒义(如“戾天”) | 偏贬义 |
五、结语
“鸢飞戾天者”中的“戾”在古代主要表示“到达”之意,体现了一种高远的意境。但在现代汉语中,“戾”已逐渐演变为带有负面色彩的词汇,如“暴戾”、“戾气”等。因此,在阅读古文时,了解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,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本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