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韬光养晦的读法是什么】“韬光养晦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隐藏才能、不露锋芒。但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,可能会对它的读音产生疑问。那么,“韬光养晦”的正确读法是什么呢?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。
一、成语解析
“韬光养晦”出自《旧唐书·李泌传》:“韬光养晦,以待其时。”意思是:收敛光芒,隐藏才能,等待时机。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暂时不显露,以图将来有所作为。
二、读音详解
成语 | 拼音 | 注音 | 释义 |
韬光养晦 | tāo guāng yǎng huì | ㄊㄠ ㄍㄨㄤ ㄧㄤˇ ㄏㄨㄟˋ | 收敛光芒,隐藏才能 |
- 韬(tāo):本意为弓袋,引申为隐藏、收敛。
- 光(guāng):光芒、光彩。
- 养(yǎng):培养、蓄养。
- 晦(huì):暗淡、隐晦。
三、常见错误读音
有些人可能会误读“韬”为“tāo”以外的发音,比如“tāo”和“táo”容易混淆。但根据现代汉语规范,“韬”应读作 tāo,声调为第一声。
另外,“晦”字有时会被误读为“huǐ”,但正确的读音是 huì,第四声。
四、总结
“韬光养晦”的正确读音是 tāo guāng yǎng huì,其中:
- “韬”读作 tāo(一声)
- “光”读作 guāng(一声)
- “养”读作 yǎng(三声)
- “晦”读作 huì(四声)
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具有美感,在意义上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。了解它的正确读音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它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用法或历史背景,欢迎继续关注。